如何理解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維的演進與變遷

CDCC
早期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工具大多數由各種系統(tǒng)和設備廠商提供的軟件包組成。梳理、操作這么一堆工具是很復雜的工作,而且占用了運維人員大量的時間。而今DCIM的引進將會大大簡化這些工作。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步伐正在加快。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問題也進一步被凸顯出來,那么如何有效的管控數據中心將是眾多行業(yè)人士最關心的問題。

早期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工具大多數由各種系統(tǒng)和設備廠商提供的軟件包組成。梳理、操作這么一堆工具是很復雜的工作,而且占用了運維人員大量的時間。而今DCIM的引進將會大大簡化這些工作。與傳統(tǒng)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工具不同,DCIM是一款擁有對基礎設施采用獨立的、專業(yè)管理平臺,既提高了運維人員的工作時效性,又對數據中心的安全可靠性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根據圖1的曲線圖所示,縱坐標表示運維流程,橫坐標表示運維的智能化程度。在傳統(tǒng)運維階段,智能化手段并不多的情況下,運維安全和運維方式通常主要是依靠運維團隊人員的經驗和技能,管理的可持續(xù)性依賴完整的流程制度,和不斷完善的培訓體系。隨著流程制度的不斷完善,運維效率會有所降低,但隨著運維團隊對流程制度熟練應用后,效率會有所恢復。雖然優(yōu)秀的團隊經驗和技能對數據中心運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中心的運行成本,保證了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但太過依賴于個人或團隊的經驗,使得市面上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維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數據中心的能耗等級也會更加參差不齊。

而智能化運維的引進,通過建立數字化分析模型、運用智能化手段不斷的修復、優(yōu)化基礎設施運行系統(tǒng),完善固化和簡化流程,自動化運作方式取代部分人力或最終實現無人值守等目標。這不僅可以提升基礎設施運維團隊的整體生產效率、保證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還可以實現設施設備的高效性;且提高運維安全的可靠性,達到智慧綠色節(jié)能型數據中心,既降低了運行成本又實現了低PUE;也解決了當前數據中心運維人力短缺的困境。

2345截圖20201119114036.png

圖1.數據中心運維的演進

2345截圖20201119114036.png

圖2.功能架構邏輯圖

DCIM作為管理體系與技術的融合體,在信息化工具方面,可借鑒上述的業(yè)務管理框架進行整體的業(yè)務構建。

采集層:包含各類的子系統(tǒng)或者終端設備,一般而言可分為動環(huán)、安防、樓宇、消防等。

接入層:采用各類集成化或非集成化的網關,進行采集層各類子系統(tǒng)與設備的數據接入。

平臺層:平臺層作為數據的核心處理層級,至少應包含數據的處理、計算能力,并可考慮融合大數據分析引擎,以及面向數據中心管理對象與關系的CMDB。另外,包括一系列的公共服務組件,如權限、報表、日志等;并根據實際的業(yè)務需要,構建大數據、流程引擎、表單設計器等。

應用層:作為業(yè)務構建的核心層級,以DCIM的管理過程展開,構建如監(jiān)控、資產、容量、能效等業(yè)務模塊或服務,另外,隨著國內DCIM范圍的延展,呈現出向運維與運營的發(fā)展,形成巡檢、工單、值班、服務級別等相關的運營業(yè)務。

表示層:作為面向用戶的最終層級,以多樣化的交互方式,提供用戶的接入與訪問。

一套成熟的DCIM平臺不僅能對數據中心場地設施進行監(jiān)控,還可以對資產、容量、能效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提供收集實時數據、資產可視化、建立虛擬模型、實行變更控制、進行全程管理、呈現運營報告、動態(tài)預測分析等一系列的保障業(yè)務和運營效益的措施。這些功能包括:

●數據中心資源與資產的配置與變更管理

●可視化的物理和虛擬設備設施管理

●基于模型的自動化的事件應對與處置

●現時的與歷史的數據資料的可管理性

●能效的實時測量、能力模型與優(yōu)化配置

●應對動態(tài)的IT設備與虛擬設備的變化

●適宜的資產、成本、效率的預測分析與決策

●容量、資產自動檢測統(tǒng)一的操作平臺、工具和管理界面

2345截圖20201119114036.png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