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數字鴻溝:以數字原生、數字孿生搭建數字化之橋

天翼智庫
丁鵬 劉嘉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數字化系統(tǒng)與人的直觀認知理解以及思考決策形成了巨大鴻溝,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信息科技的發(fā)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人類的信息素養(yǎng)和認知水平的發(fā)展速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翼智庫”,作者/丁鵬、劉嘉瑞。

數字孿生、數字原生的概念已經廣為人知,但并未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的行業(yè)和人對這些概念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隨著數字化轉型中新應用、新形態(tài)的出現,這些概念也在持續(xù)發(fā)展中。在此,根據我們的實踐、思考與理解,提出這些概念對數字鴻溝問題解決的一些觀點,希望之后的實踐能夠在原有概念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

一、數字化轉型帶來人類認知和數字化系統(tǒng)之間的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是指在全球數字化進程中,不同國家、地區(qū)、行業(yè)、企業(yè)、社區(qū)之間,由于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貧富進一步兩極分化的趨勢。

1999年,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名為《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指出: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個在那些擁有信息時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擁有者之間存在的鴻溝。數字鴻溝現象存在于國與國、地區(qū)與地區(qū)、產業(yè)與產業(yè)、社會階層與社會階層之間,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當中,成為在信息時代突現出來的社會問題。

數字鴻溝體現了當代信息技術領域中存在的差距現象,這種差距不僅存在與不同國家、企業(yè)、階層之間,并且因為信息使用群體素養(yǎng)的差異,數字鴻溝還存在于數字化系統(tǒng)與人類認知之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數字化系統(tǒng)與人的直觀認知理解以及思考決策形成了巨大鴻溝,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信息科技的發(fā)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人類的信息素養(yǎng)和認知水平的發(fā)展速度。人很難從一堆數字中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趨勢,那就無從決策。數字化帶來的是全方位的海量數據,筑起了系統(tǒng)和人類之間巨大的鴻溝,這種看不見的鴻溝正逐漸將人和數字化系統(tǒng)之間阻隔起來。

二、數字孿生新架構以全要素交互解決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數字化系統(tǒng)如何將信息呈現給人進行決策,以及如何理解人的意圖。這個問題不解決,人將無法和龐大的數字化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溝通。將越來越難理解數字化系統(tǒng)復雜的運行結果,并且無法進行快速準確的決策。這是數字化轉型中對于數字化系統(tǒng)與人進行交互提出的新需求。這種人機交互也是數字孿生、數字原生、元宇宙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2017年出版的書籍《Tran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Complex Systems New Findings and Approaches》中Michael Grieves博士依據自己的研究歷程給出了數字孿生的定義: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是一組虛擬信息結構,從微觀原子層面到宏觀幾何層面全面描述潛在或實際的物理制品。理想情況下,數字孿生能獲得物理制品所有信息。數字孿生有兩種類型:數字孿生原型(DTP)和數字孿生實例(DTI)。數字孿生體(DT’s)在數字孿生環(huán)境(DTE)中運行。

360截圖16251112669372.png

圖1數字孿生兩種類型

目前數字孿生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解決物理空間與孿生空間之間的映射與交互問題,如通過數字孿生來探索未來車間運行的新模式,以及數字孿生五維模型在衛(wèi)星/空間通信網絡、船舶、醫(yī)療、制造車間、智慧城市十大領域應用等。數字孿生技術通過更加系統(tǒng)化的方式使產品的運行規(guī)律可見、可研、可預測、可維護、自洽、自治。

360截圖16251112669372.png

圖2數字孿生車間系統(tǒng)

雖然數字孿生為物理制品與數字模型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匯聚了分散的時間、空間數據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間接地幫助了人類更好的進行決策,但是缺乏對人類全要素認知程度的評估、分類、分級,對數字系統(tǒng)和人類認知之間產生的數字鴻溝問題并未全面有效解決,如融合的數據如何根據認知特點進行分類分級,實現全面呈現與高效交互。舉例說明,不同人群使用智能手機,有的人很容易就接受并毫無障礙的使用,有的人卻需要很長時間甚至有人專門講解才能使用,對于數字化系統(tǒng),各類企業(yè)的決策者對于數字化系統(tǒng)以及新興技術的了解程度不同,所站角度不同,必然也存在基于認知的數字鴻溝問題,而現在企業(yè)通過技術培訓解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往往被牽著鼻子走,跟不上數字化技術發(fā)展的速度。那么如何針對不同的決策者的認知程度進行全面考慮是彌合人和數字化系統(tǒng)之間產生的數字鴻溝的關鍵。因此有必要對數字孿生系統(tǒng)架構進行延展,將人類認知引入數字孿生系統(tǒng)之中,形成全新的數字孿生架構,體現了支持認知世界—物理世界—虛擬空間集成的范式。如下圖所示,全連接的物理世界以及全感知的虛擬世界構成了數字系統(tǒng),而全要素的人類認知世界將被引入整個架構:

360截圖16251112669372.png

圖3數字孿生新架構探索

數字孿生的概念,面對數字鴻溝新問題進行延展,通過數字孿生新架構設計,架起了物理世界、虛擬世界、人類認知世界的橋梁,來解決數字化系統(tǒng)與人之間的數字鴻溝問題。該范式綜合考慮了認知要素程度的評估、分類、分級,將人類全要素認知世界引入數字孿生新架構,把人類的認知水平和信息化技能作為一種重要的制造資源,結合信息化系統(tǒng)的特點、服務對象、話語體系的取向匹配相適用的不同群體來提高使用收益。人類以一種數據的形式在網絡空間中進行交換,社會關系從具體的身體關系轉變?yōu)閿底只慕粨Q關系,從而幫助人和龐大的數字化系統(tǒng)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與交互。數字的背后是人類意圖的體現,通過彌合人和數字化系統(tǒng)之間的數字鴻溝也能從根本上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自洽、自智、自優(yōu)化。

三、數字原生與人類認知通過系統(tǒng)閉環(huán)解決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孿生和數字原生都是數字化的實現方式,區(qū)別在于數字孿生是感知物理世界產生的數據進行二次加工,從而獲得決策反饋給物理世界,而數字原生本身就是數據的生產者。

數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作家Marc Prensky 2001年的文章《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把伴隨網絡成長的一代人稱作Digital Native。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數字原生需要在數字原生代基礎上一是從空間和時間上進行延展。

數字原生的概念由人引申到數字化技術以及通過數字化技術建立的系統(tǒng)或者企業(yè),把建立在完全數字化基礎之上的企業(yè)稱為數字原生企業(yè),如互聯(lián)網企業(yè),通信運營企業(yè),云服務企業(yè)。把完全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之上的系統(tǒng)稱為數字原生系統(tǒng)。

對于數字原生,目前還處于概念形成階段,主要還是以概念研究以及方案探索為主,AIGC是典型的數字原生技術,中金2022年7月16日發(fā)布《元宇宙系列之AI+數字原生:AIGC涌內容生成之浪,NLP筑智能交互之基》報告,認為AI助力數字原生主要體現AIGC內容生成和NLP技術。

騰訊司曉、郭仁聲2022年在《中國金融》第18期上發(fā)表文章《全真互聯(lián)下的數字原生銀行發(fā)展》,闡述了全真互聯(lián)、數字原生的概念,認為數字原生銀行以云原生、人工智能等全真技術為基礎,將數據、金融科技能力和算力等作為生產資料與生產力,助力銀行在組織治理、技術研發(fā)、業(yè)務運營等多個方面實現由內而外的裂變,敏捷應對業(yè)務拓展,提高業(yè)務創(chuàng)新速度,構建數字驅動的未來銀行體系。

總之,數字原生包含了數字原生人、數字原生技術、數字原生系統(tǒng)、數字原生企業(yè)等內容。數字原生是一種涵蓋了生產資料、生產力、生產關系的全方位的數字化。數字原生系統(tǒng)最終將數字化成果輸出給人類世界,而人類世界根據需求滿足度,以技術驅動數字原生世界進化升級。對于數字原生系統(tǒng)架構及解決方案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與人類認知世界形成閉環(huán),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數字鴻溝問題。

360截圖16251112669372.png

圖4數字原生系統(tǒng)架構

數字原生直接回饋人類世界,與人類世界密切關聯(lián),基于這些新架構,對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當然,這些概念也在不斷發(fā)展中,需要實踐去驗證,具體如何解決數字鴻溝問題還需要不斷探索。

供稿:丁鵬劉嘉瑞

審核:楊明川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