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裹挾的臺積電與昂貴的“美國制造”:投資400億美元補貼不足5%

由于芯片生產(chǎn)產(chǎn)能需要爬坡,因此最開始臺積電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工廠只能為蘋果生產(chǎn)少量芯片,使用的技術可能不如該公司2024年旗艦設備所需要的技術。

本文來自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作者/黃山明。

美國時間本周二,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二期項目正式開工。而此次開工除了美國高官參與外,同時也吸引了全球各大芯片大廠的站臺支持,包括蘋果CEO庫克、英偉達CEO黃仁勛、超威半導體CEO蘇姿豐、美光CEO桑杰·梅羅特拉等都有出席。之所以引來如此多重磅嘉賓,也是因為此次臺積電首批機臺設備的到來。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公開表示,此次開工的二期工程預計在2026年開始生產(chǎn)3nm制程技術;目前正在興建的第一期工程預計將從2024年開始生產(chǎn)4nm制程技術。同時,臺積電的投資金額也從120億美元,提升到了400億美元,成為該公司海外最大的一筆金額。至此,即便臺積電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并不看好這一舉措,但臺積電的“美國化”進程看來也無可阻擋。

臺積電的“美國制造”

此次臺積電第一階段設備安裝儀式可謂聲勢浩大,眾多美國政企人士參與背書。臺積電方面也透露,兩家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辦的芯片制造工廠投產(chǎn)后,每年將生產(chǎn)60多萬片晶圓,年營收達到100億美元,并為客戶帶來的產(chǎn)品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

為了支持臺積電在美國的建廠投入,不少美國相關企業(yè)發(fā)言支持。比如蘋果CEO庫克便表示,蘋果將近十年來首次在美國生產(chǎn)芯片,這是減少對亞洲制造業(yè)依賴的關鍵一步。未來,蘋果大部分設備使用的自研芯片將在鳳凰城工廠生產(chǎn),這些芯片都將被蓋上“美國制造”的標簽。

不過由于芯片生產(chǎn)產(chǎn)能需要爬坡,因此最開始臺積電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工廠只能為蘋果生產(chǎn)少量芯片,使用的技術可能不如該公司2024年旗艦設備所需要的技術。

而“美國制造”正是此次臺積電在美建廠的主要推手,從上一屆美國政府開始,讓制造業(yè)重回美國已經(jīng)成為了其重要的戰(zhàn)略目標,臺積電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無可避免被美國所關注。

在2021年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采訪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劉德音認為,在美國建廠成本遠高于臺積電預期,臺積電原本計劃在未來三年內(nèi)投資1000億美元用于擴張產(chǎn)能,但如今看來還遠遠不夠。

劉德音也承認,在美國投資具有局限性。并表示,赴美國建廠是由臺積電客戶政治驅(qū)動所促成的,認為半導體本地化不會增加供應鏈的彈性,甚至還可能降低彈性。

臺積電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在今年4月份也公開表示,從臺積電在美國奧勒岡設廠的25年經(jīng)驗來看,美國發(fā)展晶圓制造成本太高,同比中國臺灣制造的芯片,美國制造成本上升了50%。

有趣的是,在此次臺積電美國工廠的設備安裝典禮上,張忠謀卻表示:“全球化幾乎已經(jīng)死亡,自由貿(mào)易也幾乎消失,我長期以來一直希望能在美國建立半導體工廠,但90年代末在華盛頓州的WaferTech第一個嘗試失敗了,甚至成為一場噩夢。如今,臺積電有了鳳凰城新廠,這一次我們已經(jīng)準備得更充足了。”

有美國媒體認為,張忠謀的此番言論,是為了替美國發(fā)展晶圓制造背書,也是為了讓美國能夠善待臺積電。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或許能夠完成自己芯片制造業(yè)的布局,但臺積電卻未必能得到美國的善待。

臺積電的代價

盡管赴美建廠并非是臺積電的本意,但奈何美國“盛情邀請”下,臺積電只能“盛情難卻”。既然已經(jīng)確定了美國建廠的大方向,那自然是希望能夠做好,想要做好,則需要從人員、設備、場地、配置等方面來看。

首先是場地,目前美國希望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西北部建設一個世界級先進芯片制造中心,臺積電在此地的廠區(qū)面積達1100畝。不僅有臺積電,包括英特爾、三星、高通等全球知名大廠都將入駐,目前該制造中心建設已經(jīng)初步成型,未來鳳凰城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半導體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基地。

除了場地以外,更重要的是人才,尤其是對半導體制造熟悉的高端人才。有德國媒體曾透露,臺積電曾在美國招募了一批美籍工程師送到中國臺灣接受培訓,但這些人難以適應臺積電的企業(yè)文化,對值班以及開會等公司日常管理方式有很大意見。

另一方面,由于同時有多家企業(yè)都在鳳凰城入駐,包括英特爾已經(jīng)提前進行工廠的建設,市場中專業(yè)人才已相對不足。臺積電也在上個月向美國商務部致電了一封信,其中表示這座新片場面臨成本高昂、人才短缺以及意想不到的施工障礙等問題。

但在開工期臨近的壓力下,臺積電將中國臺灣本土最核心產(chǎn)線的800名工程師中的300名包機送往美國工廠。這些工程師不僅是自身前往,大多都同家屬甚至寵物一道前往美國。作為高技術人才,美國方面直接開放綠色通道,人人都發(fā)綠卡,保證這些工程師可以長期留在美國。并且這些工程師由于拿到了綠卡,也限制其回流到中國大陸來參與半導體相關的工作。

可以預見的是,當這些工程師拖家?guī)Э谇巴绹?,至少長時間都不會再回來。等同于臺積電將自身的底蘊,補貼給了美國的半導體制造業(yè)。

那么美國的補貼呢?從美國方面簽署的芯片法案發(fā)布來看,的確會給在美設廠的芯片企業(yè)給予巨額補貼,但大多都發(fā)給了美國的芯片晶圓廠。其中英特爾預計將拿走124億美元,美光將獲得120億美元補貼,德州儀器將得到54.6億美元,三星則會獲得50.7億美元。

而技術實力最強,人才隊伍最完善,并投入400億美元建廠,且送出核心工程師,并將關鍵設備遷往美國的臺積電能拿到多少呢?答案是,預計在10億-20億美元,甚至不到投資400億美元的5%。

也就是說對于美國而言,其本土半導體企業(yè)是最要緊的,臺積電獲得的補貼甚至都不如韓國三星在美國所獲得的。

這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當初臺積電能夠成為全球第一晶圓代工廠,除了與其自身技術與持續(xù)的研發(fā)投入有關,但也離不開中國臺灣的鼎力支持。

舉個例子,由于芯片制造是一個高能耗以及需要大量水資源的產(chǎn)業(yè),只臺積電一家便占用了全臺灣6%以上的電力。當臺灣出現(xiàn)用電荒時,臺灣當局寧愿居民間歇性停電,也要保證臺積電的電力供應。當出現(xiàn)用水荒時,寧愿農(nóng)田不澆水,也要保證臺積電的用水。

但想要在美國亞利桑那的沙漠里,能否對臺積電保證足夠的電力和水源支持還是個問題,即便可以保證,預計成本也要非常高。

有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美國米德湖未來兩年按照目前的速度放水,那將意味加州和亞利桑那州都將得不到河水,并且一旦湖面水位低于950英尺,胡佛水壩的發(fā)電機也將無法運轉(zhuǎn),這意味美國西南部將有800萬人無電可用。也就意味著未來兩三年美國西南部不僅缺水,而且缺電。

此外,美國建廠的運營成本,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推測在中國臺灣本地的30%-300%左右。人才成本上,臺積電也是依靠付給超過中國臺灣本土同崗位一倍的薪資,才拉起一支工程師隊伍前往美國。高昂的成本問題不得到解決,可以預見未來臺積電的產(chǎn)品只能越來越?jīng)]有競爭力,而這就是臺積電所付出的代價。

寫在最后

對于美國而言,臺積電赴美設廠是美國布局Made in America的巨大勝利,尤其是其中的成本大多由臺積電自己來出,美國只花了10億-20億美元便將臺積電牢牢綁在了自己的圈子中。

但對于臺積電自身而言,如果美國工廠高昂的成本無法得到解決,尤其在三星的窮追猛趕,以及英特爾門口虎視眈眈的注視下,將意味著臺積電保持數(shù)十年之久的全球晶圓代工頭把交椅的地位岌岌可危,而掉落的速度將比登頂?shù)乃俣纫斓枚唷?/p>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